白安(糯米糍评论区拒绝表情)

用舍随时,行藏在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今天下午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看完了。说实话,有点意犹未尽,于是迅速找了《人间游戏》和《也许你需要找个人聊聊》两本书定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其实很早就听过,一直有些嫌弃书名,总觉得应该是本挂羊头卖狗肉的心灵鸡汤类读物。直到我在某处看见了节选,大约五百字的选段,却让我敏锐地觉察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及其对CBT疗法的谙熟与整合化归的老练。

于是我当即去买了这本书。

但又禁不住诱惑,于是马上去微信读书APP上看,以至于这本书昨晚到手时,我已经看了三分之二。

作者果然也没有让我失望,我所学到的,例如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带给我的惊艳;又如“你好——你不好”“我好——我不好”的交互整合;再如“男孩里的男人,男人里的男孩”里的潜意识,更有最后一课融入,独立,求同存异带给我的心灵暴击。

我几乎立刻意识到,原来,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还有另外一个思路。以至于我立刻意识到上次算的卦的解挂思路如果换成这样才是最合理最顺畅的。

我几乎要为自己当初的自以为是羞愧了。算出那一卦之后,我甚至想过玉石俱焚呐,可是现在,他告诉我,我们还可以和光同尘。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句话我曾在心里百转千回,我却一直不能真正转换思路。直到刚刚,我开始理解,无数次盘桓心头的那些话究竟想告诉我什么。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从最开始的玩味期待,到后来的恼羞成怒,再到羞愧害怕,再到茫然无措,再到惶惑无依。说实话心境转移得挺跌宕起伏。

倘作为一本童话,它必然是成功的了。故事的趣味性极强,童趣十足,语言幽默又不乏应有的严谨。除了翻译的时候角色对话稍有与人设脱节,结尾收束仓促,脱敏做得较差(也可能是我接受能力差)之外,这实在是个跌宕起伏的好故事。

而作为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他实在是在我的心上留痕了。

此前,我捧着dsm5当字典,对着一堆专业书籍硬着头皮啃,却愈发抵触这种冰冷的审判和自我审判。

直到这本书的出现。他大概是唤醒了我心里的一种渴望。渴望理解和自我理解,渴望共情,渴望移情,也渴望自己被允许被移情。我于是终于可以毫不功利地去看一个童话故事,又在这样一个童话故事里被带着去追寻一个自我。

就像我曾读到过的无数个咨询案例一样,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理解。

是一个极为成功的CBT案例。

多的我就暂不赘述了,之后我肯定会多次回顾这本书了,这本书带给我的力量,实在太大了,诚然心火将熄,必会忧虑无以为继,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可能。

大概是变好的可能。

再记录一个阅读习惯吧。我……已经很久没有放松地去读一些东西了。强烈的负疚感和自罪感,甚至一些阴暗导致的耻感,令我太久没有去阅读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基于对真实感的渴望与对悲情逻辑的抗拒,我这些年说实话过得挺苦。嗯……大概是对着一堆字典一样的工具书和百度词条源的大部书消耗青春吧。

于纸质书,我其实已经很久都没有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了。也就难怪我写不出有趣的故事。至于网文,也不怎么看。我可能害怕共情吧。毕竟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抵御那种无力与耻感,也不愿意经历太多愤怒。

所以这几年除了工具书,读完的也就只有回忆录了。比如《秋园》《你是尘埃也是光》《恒河的女儿》《我不愿你死于一事无成》《宫女往事录》这些书。

偶尔找到一些好看的小说,也都是浅尝辄止,往往趁着佳境初涉时,就立刻脱身。挺无奈的,但确实是我在做的事了。

我会尽量尝试吧,尝试给自己一些放松娱乐的机会,尝试让自己尽量不那么执着于时间不够。

不过现在,得把另一本书的第十章先看了,拖好几天了。



评论

热度(20)